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borrego 寫:iamsocheap 寫:我看EPA-007/007X的設計很有趣,但華文地區沒怎麼討論過它。
如果你的EPA-007在入手後能多說一下嗎?我特別想知道跟HE500之類的平板耳機相性如何呢。
感謝。
我目前使用NFB-1平衡輸入EPA-007, 單端輸出推HE-500. 推力完全足夠, 我只用低增益0阻抗設定, 音量控制最多用到10點左右. 總體表現和Corda Classic持平. Corda Classic低頻動態衝擊力稍勝, 背景較"黑". EPA-007全頻表現比較細膩, 空氣感較強.
但用EPA-007推SA3000的表現完全是可以用"驚喜", "超乎想像"來形容. SA3000原來優點保持, 聲音厚度細膩度大大增加. MS2e表現有類似提升, 但不如SA3000提升大.
我的Dampening Control喜歡設定在11點到Hard之間, 我不喜歡太Soft設定, 感覺樂器分離度和低頻衝擊力會不足.
我覺得如果用平衡輸入, EPA-007可以是推動圈耳機的神器. 推平板耳機也不錯但其Dampening Control效果比較不明顯.
我建議AZ大真的要試試EPA-007推SA3000的效果.
如果只使用單端輸入, 是發揮不到EPA-007應有性能的.
我是在香港用220V轉100V變壓器供電給EPA-007的.
azureimf 寫:
今天第一次看到PHA-1A實體, 但是綁死MDR-A16和MDR-1A, 歌也是預設固定歌曲所以難有什麼感想
MDR-1A本身音響性僅略高於MDR-1R, 但是與我之前試聽不同的是比未上市的試聽機加強了許多的低頻, 但整體控制力不足收放常過或不足, 分離度也不算是非常優秀. 也因為如此所以我無法藉由MDR-1A判斷PHA-1A的音響性
不過我想應該會比PHA-1稍微升級吧, 我蠻讚賞PHA-1的價格與提供的穩定音響性, PHA-1A我會再找時間去可以自由試聽的地方測試
QUALIA 寫:像我早就放棄光纖了...改用hdmi很久了
Ericch0740 寫:QUALIA 寫:像我早就放棄光纖了...改用hdmi很久了
是哦,我現在比較喜歡同軸的聲音!光纖有點乾薄,音樂性不是很好,人聲還是同軸好聽得多
onlyair 寫:謝謝板主您給的意見,
另外想詢問一個關於app的問題,
目前測過過兩套:
(1)Onkyo HF Player(http://ppt.cc/6PYd)
(2)USB Audio Player PRO(http://ppt.cc/NjKJ)
那時在百貨公司是使用(2)來聆聽,
因為(1)貌似無法讀取SD卡上的資料,
看了app的評論好像也有不少人回報此問題,
如果使用(1)的話,
是否也可以呢?
感恩。
azureimf 寫:USB,或著說所有數位線材造成終端音質改變的原因有三
1.屏蔽
2.阻抗匹配
3.線體乘載訊號內容與品質
2.阻抗匹配
USB2.0的標準阻抗匹配是50歐姆
趨近完美但卻擋人財路的線材:光纖
只要光纖線材有一定品質, 且DAC本身有獨立的OSC以非同步的方式產生44.1KHz/48KHz系列的專用時脈,可以說光纖系統幾乎找不到任何缺點
光纖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 節錄一段我在FB上的留言:
光纖的主要問題不在於損耗, 而是在於有些廉價DAC直接從光纖的S/PDIF訊號直接解碼出Master Clock而沒有自已的OSC, Master Clock不準確會造成Jitter聲音會較為凌亂尖刺. 其實這點說起來同軸也是半斤八兩但是比光纖好一點畢竟不會有光電轉換的延遲, 光纖的訊號損耗也確實比同軸來的大是真的
---
S/PDIF訊號(數位NRZ編碼)經由電光轉換(LED)轉換成光訊號(光脈衝), 在接收端再由高速感光素子轉換回SPDIF電位訊號. 損失的是能量而不是數位內容. 若數位內容損失會直接產生爆音. 光纖輸出輸入錄音為WAV用比對軟體完全測試一致的測試藤本健已經做過. 但雖然數位內容不會改變, 光電轉換確實會帶來些許的Jitter. Jitter不至於影響數位存放, 但若要用於即時撥放則DAC端有FIFO Buffer加上獨立的石英震盪器(44.1/48KHz系列)重建主時脈就很重要
對於接收端的電路來說SPDIF就好比無中生有的訊號,比Bluetooth/Wi-fi都還要來的更乾淨. 光是不與其他設備共地這點就佔了非常大的優勢. 當然, 好不好聽不在我的討論範圍, 但設計良好的光纖傳輸系統我認為在訊號傳輸這個範疇上是非常優秀的
onlyair 寫:onlyair 寫:謝謝板主您給的意見,
另外想詢問一個關於app的問題,
目前測過過兩套:
(1)Onkyo HF Player(http://ppt.cc/6PYd)
(2)USB Audio Player PRO(http://ppt.cc/NjKJ)
那時在百貨公司是使用(2)來聆聽,
因為(1)貌似無法讀取SD卡上的資料,
看了app的評論好像也有不少人回報此問題,
如果使用(1)的話,
是否也可以呢?
感恩。
今天,Onkyo HF Player更新後,修正部分機種無法讀取sd卡的問題。
所以也通知一下,或許也有其他人之前遇到這問題。
可以去試試看了。:D
kwpt 寫:抱歉恕刪一些內容只保留我想回覆的
首先很高興看到你對於數位傳輸上終於有進一步的認識了,以前的你就像是頑固的石頭,對於音質雖講求科學實驗精神,但是步驟錯誤,理論也不甚了解以至於很多結論只是由你的聽感推敲而非你所強調的科學而不自知,所以很多人批評你不是沒有原因的,只是很多網友並非電子本科所以往往只由聽感發現與你的結論相反而不是由科學理論,導致你的科學實驗結果他們(包含我)並不信服進而攻擊你(肇因於他們無法利用科學知識反駁你,只能逞口舌之快走人身方面)
上面的文章似乎還是有點小錯誤,幫你更正一下,USB阻抗匹配似乎不是50歐姆喔,去查一下USB Specification應該是90歐姆的差動傳輸,由於是差動傳輸,屏蔽優劣顯然其實不是造成USB訊號劣化的主因(但不否認屏蔽做的越好當然有助於信號傳輸),而是阻抗不匹配與終端電阻值誤差所造成的信號反射與閥值判斷誤差,信號反射(阻抗不匹配)與信號不同步(D+D-材質或長度誤差)會影響取樣精準產生Jitter導致聲音發散而不凝聚
另外,你說的光纖指的是在S/PDIF架構下三種標準之一的TOSLINK(非目前光纖網路的規格),而只支援到192kHZ 24Bit是因為S/PDIF的傳輸封包規格限制的,不是TOSLINK好壞的問題,但抱歉得說一下TOSLINK並非完美,後面有網友或者很多人常在說光纖聽起來比較乾硬沒水分很重要的是因為TOSLINK是用紅光(650 nm)在光纖線中傳輸並非是採用雷射光所以會有發散現象,而TOSLINK當初制定規格時的光纖線徑較粗,較容易造成介質反射、干涉現象等等光傳輸的問題導致最終傳輸結果產生比同軸更難以避免的嚴重jitter,所以光纖(TOSLINK)並沒你一直以來想的這麼完美喔
而我也不是一天就知道這些知識,但這些知識在網路卻是隨手可拾,最後希望你能持續進步,多找些資料閱讀、理解並修改你的觀念,心中有想法時請先找文獻確認後才發出教學文,這樣才能使更多人受惠,否則大家都吸收錯誤資訊時更會是音響廠家眼中的肥羊而不自知
yuch1103 寫:850除了低頻比較多,重
我是覺得其他表現還不錯
wwwxwwwyoo 寫:除非850換不錯的線...不然應該還是被1100巴假的....(超棒的V字領域
QUALIA 寫:我以前的公司是網路相關的,看到真正寬頻用的光纖裸線樣子還很鳥,比一般的音響用的在粗一倍多,旁邊有幾條控制線
光纖線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有那光電的轉換頭,限制頻寬的兇手之一
以前跟5萬元的數位同軸來跟我的光纖pk....我的光纖居然還輸了
Atfcub 寫:azureimf 寫:Hi Atfcub, long time no see
Yes, I have heard MSR7 and MSR7LTD for several times, Audio-technica Taiwan also provided a MSR7LTD in the ATH party 2015 (unfortunately, I am too busy for that day so I have only tried it for a moment)
I think MSR7 and MSR7LTD are so similar, even I cannot identify them without a longtime and detail test (or review).
There are all monitor like sound, a small sound field, good on resolution(compared to other headphones in same price range ), a little sharpen treble (some vocal might be little stick), powerful bass but not too much. However, low-middle band are the weakness of them, separation of each sound(each instrument and vocal ) are not good enough (compared to W1000X or other high-end headphones of ATH).
M50 and M50x also have these characteristic, yes, different but not too much.
I heard many novices (or should I call them - new ATH fans?) choice M50X been their first close-type headphone. However, if you have enough budget , A900XLTD will be the full upgrade version of MSR7/M50X/M50. Of course, W3000ANV is the last boss (of ATH) on the same sound style.
Wow, what a coincidence I chose M50 ( the store didn't have M50x when i bought) for the first and I bought A900xltd no long after ( and now I'm still saving budget in U-05 and ha22tube) . But I have some different impression about a900xltd. I don't think a900xltd is the full upgrade version of M50/M50x because of different building tunes between them. I mean, the most impressive part that i feel when use a900xltd is the mid and M50 is the bass. A900xltd has a slow speed and impact bass, a little roll off treb and a poison mid. M50 has a strong bass ( and little encroaching), the more detail treb (than a900xltd) and little sweet mid. Therefore, I still use M50 in many kinds of music ( pop, edm, instrumental, epic,etc...) and a900xltd for vocal . ( My dap is ipod video 5.5 and JDS C5 amp) .
About Msr7, unfortunately, I still don't have a chance to try this because of late updating in the store. I hope it will be the value upgrade version of M50
lasam0111 寫:在老老實實聽了一個月 727之後 ... 就開始玩了
u-05 --> 管擴前級 --> 727後級 --> 507
(可惜只是便宜管擴 , 只有 rca...)
真的是不比不知道 , 一比會嚇一跳 ...
推力就不用說了 ~ 管前級有180瓦 ~ 727本身才標46瓦 , 幾乎轉到7點音量就已足夠
差別主要在於音場跟空間感被推開 , 感覺就像是原本用gain1加一段到gain2 , 資訊量也是增加 .
所以以我自己實驗下來 , 727bypass確實有可取之處 .
但是相對系統的缺點也放大了 ... 首先 u-0 5/da在這裡聽起來我只能給60分勉強及格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管前級沒有平衡輸入輸出口 ,無法以全平衡開聲造成一段的落差)
手工搭棚畢竟過於粗糙有諸多改善空間 .
結果聲音控制力不足 , 有點過衝 ~ 像過動兒
最後就是訊號線與電源線上面的處理 ~ 算一算要3條訊號線3條電源線 , 如何配置還有很長路要走 .
( 6條線是都有買 ~ 但總之學費還是得繳 ... 每個人聽感確實不同 .. 呵呵)
以上簡單分享一下
(結論是 , 沒有足夠的銀彈不要碰靜電坑 , 極有特色的同時代表極難調教 , 一個不對藏不住忍不下的)
yuch1103 寫:az大好~ 小弟最近也收了一隻 ckr9ltd
但是有個疑問 想問一下az大
發現這隻耳機 人聲算是在前方 但是低頻卻只有打在人聲的左邊後面
右邊感受不太到低頻 反而是一些比較細微的聲音 會在右邊出現
是我這隻耳機的問題嗎 還是未run in 的情況 run久了就會改善
不然可能要跑一趟鐵三角專賣店去問問了 不然這隻耳機人聲是蠻不錯的
yuch1103 寫:不過我自己有有點低音偏左方, 耳機左右耳互換還是偏左. 只能說要多保護自己的耳朵
---------------------------------
對,我的感覺也是低音偏左方
剛剛也有測試了一下 用不同耳機 同樣歌曲聽 低音正常 不會有偏左方的現象
我在想會不會是這隻耳機的低音位置設計就是這樣 並非是耳機的問題了..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3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