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開箱】隨身碟?DAC?隨身DAC- hilidac|Audirect Beam 2

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北極熊開箱】隨身碟?DAC?隨身DAC- hilidac|Audirect Beam 2

文章Yazi 發表於 週四 7月 09, 2020 6:56 pm

圖檔
(Credit: Meteor Juan,圖片均自行拍攝 & 後製。)

文章同步發表於小弟的部落格,歡迎大家到小弟的部落格中觀看:
Yazi Lightar 在痞客邦的小天地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首先,非常感謝 hilidac|Audirect 提供本次測試的樣機,讓本熊有機會把玩這麼輕巧的隨身 DAC;在來,要感謝女王大人在拍攝和後製的指導,讓小弟有拿的出手的照片;最後,同樣要感謝每位讀者,有你們的支持是小弟撰寫文張的動力,也建議您多參考其他專業評論人員的文章,以期獲得更加客觀的結論。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

【北極熊開箱】隨身碟?DAC?隨身DAC- hilidac|Audirect Beam 2

圖檔



前言

今天本熊轉職成 3C 科技部落客,要來跟各位介紹一款 USB 隨身碟(踢~拖走)。

=====本文正式開始=====

對於想要在近期推出的智慧型手機上使用 3.5mm 耳機的使用者,相信對 USB 孔插的那條小尾巴應該不陌生,自從 Apple 帶起一股移除 3.5mm 耳機孔的風潮後,迷你隨身 USB DAC 成為一項特別的存在,如本熊先前介紹過的 NextDrive Spectra DAC,為沒有耳機孔的裝置提供除了藍牙耳機外另外一個選擇,但您是否有想過,這類型的裝置除了提供耳機孔和更好的音質之外,是否能夠在維持輕巧的體積下,額外再增添一些錦上添花的功能?答案是有的,本熊今天要介紹由 hilidac|Audirect 所推出的 Beam 2 就是一款除了提供耳機孔之外,又具備其他特色的隨身 DAC。

或許多數人沒有聽過 hilidac|Audirect 這家公司,沒關係,秉持著懶散不愛搜尋資訊的本熊自然也沒聽過,只知道該公司主要以生產隨身 DAC 為主,目前還在販售的 Atom Pro 和 Beam 2,除了具備極輕巧的體積之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援目前討論度很高的 MQA (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 音樂格式,MQA 是一種針對 Hi-Res 高解析音訊所開發的壓縮編碼技術,能夠將 96kHz 的 Hi-Res 音樂壓縮到 CD 等級檔案 (48kHz) 相近的大小,對於注重網路傳輸速度的串流音樂來說有著相當大的幫助,像是 Tidal 和 Xiami Music 已經開始提供 MQA 音樂串流服務,不過要體驗完整解碼的 MQA 音樂需要搭配有認證過的硬體,而 Beam 2 就是有繳保護費 (踢) 的隨身 DAC,那 Beam 2 搭配上 MQA 音樂有帶來顯著的音質飛越嗎?底下就讓本熊來分享一下多個月的使用心得。



產品設計和特色

▼ 照慣例有外盒的產品一定要從外盒開起,Beam 2 採用而方形的外盒,正面有個大大的 Hi-Res 金標,同時標註最高支援 32-Bit/384 kHz PCM 音訊、DSD 64/128 (DoP)、和 MQA 音樂格式,外盒背面則提及內部搭載 ES9281PRO 晶片 (但應該不是兩顆),經由 2.5mm 平衡輸出耳機孔提供完整的平衡輸出功能,並列出在不同阻抗下的輸出功率。
圖檔
圖檔

▼ 打開包裝外盒,Beam 2 馬上就來了一句 hello,小巧的 Beam 2 被固定在預設好的凹槽內,配件部分則是放在這塊 hello 固定泡棉後面。
圖檔

▼ 針對多數隨身 DAC 常碰到的連結介面問題,Beam 2 採用可替換式導線的方式解決,一次提供 USB Type-C、Type-A、和 Lightning 接頭,滿足不同裝置的需求,而 Beam 2 端則是使用 USB Type-C 作為連接端子。
圖檔

▼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 Beam 2 的本體,Beam 2 的體積非常輕巧,到底有多輕巧?可以看到下圖和 10 元硬幣的對比,Beam 2 形狀為類似 USB 隨身碟的長方形設計,正面下方印有產品型號。
圖檔

▼ Beam 2 機身採用金屬材質加上烤漆,具備多種顏色可供選擇(黑/紅/金/藍/銀);正面的 hilidac 部件除了作為 Logo 之外,也同時還擔當 LED 狀態指示燈,一般格式音樂亮紅燈,高解析音樂亮藍燈,MQA 則亮紫燈。
圖檔

▼ Beam 2 背面有印上 MQA 支援的 Logo,並且強調支援 PCM 384 kHz、DSD 64/128、和平衡輸出,全機身無任何螺絲孔,看起來應該卡扣或膠合方式組裝。
圖檔

▼ Beam 2 的耳機孔位於機身側面,具備一般的 3.5mm 耳機孔和平衡輸出的 2.5mm 耳機孔,平衡輸出這個項目在這麼小巧的隨身 DAC 比較少見,對於有需求的玩家來說是不錯的配置。
圖檔

▼ USB Type-C 端子位於機身頂測,用於連結播放裝置和 Beam 2,採用可卸除式設計是非常聰明的作法,讓 Beam 2 能夠藉由替換連接導線,廣泛支援 USB Type-C、Type-A、和 Lightning。
圖檔

▼ Beam 2 體積非常輕巧,比較可惜的是耳機孔不是位於機身正下方,連結耳機時會多產生一個 90 度折角,如果能夠將耳機孔轉到機身底部,在使用上應該會更加順手。
圖檔

看完了以上的外觀介紹,小弟在這邊為各位整理一下 Beam 2 的特色:

● 搭載 ESS 最新為 USB DAC 設計的 ES9281PRO 晶片,最高支援 32-Bit/384 kHz、DSD 64/128 (DoP) 音訊處理。

● 支援完整 MQA 音樂格式解碼能力 (Full Decoder),能夠完全展開 MQA 音樂三層編碼。

● 可替換式連接導線設計,支持 USB Type-C、Type-A、和 Lightning 端口。

● 具備 2.5mm 平衡輸出耳機孔,讓支援平衡輸入的耳機發揮完整實力。

● 於 USB 供電下提供出色的輸出功率(240mW@32Ω)。



硬體架構探討

Beam 2 內部搭載了一顆由 ESS 出品的 ES9281PRO 晶片,是針對 USB 介面設計的隨身 DAC 晶片,基本架構和幾年前 LG V20 上使用的 ES9218 晶片很類似,同樣使用 QUAD DAC™ 四音路設計和 HyperStream®II 架構,同時整合耳機功率放大器和具備 2.0Vrms 的高輸出電平,能夠提供 124 dB 動態範圍和低於 -112 dB 總諧波失真+噪聲,於指標性能上也和 ES9218 相仿,但為了因應 USB-C DAC 功能額外需求,ES9281PRO 增加可程式化的通用型輸出/入介面功能,用以實現制定按鍵功能和耳機連結偵測等等,ES9281PRO 比較特殊之處,是 ESS 首款完整支援 MQA 音樂格式的 USB 音訊晶片,能夠支援 MQA Full Decoder,同時也是 Beam 2 的賣點之一。

▼ Beam 2 和上一代 Atom Pro 內部架構示意簡圖。
圖檔
Credit:Audirect。

由於上一代 Atom Pro 就已經搭載 ES9281PRO,hilidac 本次將 Beam 2 的重點放在內部架構的升級、優化,在 Atom Pro 中使用上一顆 48MHz 晶振,而到了 Beam 2 則額外加入兩顆超低相噪飛秒晶振(45.1584MHz、49.152MHz),重視音質表現的 DAC 中多會加入晶振來獲得更穩定的聲音表現,來降低對於數位音訊處理中受到時鐘抖動而產生相位噪聲;除了加入晶振之外,Beam 2 藉由 ES9281PRO HyperStream®II QUAD DAC™ 左右聲道能夠獨立運作的模式,再額外搭配雙 OP-AMP 的設計,達成從 DAC 到 Amp 的平衡輸出架構,最後由 2.5mm 平衡輸出插孔輸出;此外,Beam 2 在供電部分採用松下高品質薄膜電容,並且通過多路 LDO (低壓差穩壓器)來將輸入電流轉變成兩路 ±5.5V,讓 OP-AMP 運作在正負壓差達 11V 的狀態下,對於採用外部輸入電源或是內置鋰電池的裝置來說,要讓 OP-AMP 作用在高電壓下並不難,但對於僅靠 USB 5V 供電的 Beam 2來說,用這方式是保持大動態下穩定的重要關鍵,同時官方宣稱 Beam 2能在 USB 供電下達到 240mW (32Ω)的高輸出功率,在 USB 供電的裝置中這樣高的輸出功率確實相當罕見。



測試環境和使用情況

在測試過程中,Beam 2 只要和播放裝置連結後就能夠馬上作用,在 Windows 10和 MAC 系統下都無須安裝任何驅動程式,但在我們測試過程中發現,如果想要播放超高品質音樂(24Bit/384 kHz)或是 MQA 音樂,使用 Foobar2000 似乎是無法正常運作,在播放 24Bit/384 kHz 時會出現斷斷續續的問題,而由於 MQA 必須經由授權軟體才能播放,所以選擇另一套播放軟體是必須的,在 PC/MAC 端有有 Audirvara、ROON 和 TIDAL 可供選用,在 Android 上只有 USB AUDIO PLAYER PRO 能夠完整解開 MQA 音樂,iOS 上則有 TIDAL、虾米、Amarra Play可供選擇;而本次測試過程主要使用 Hiby R5 連接 Beam 2 搭配海貝音樂播放器作為主要測試平台;MQA 部分則輔以 Surface Pro 4 搭配 Audirvara 播放器,測試的 MQA 音樂檔案均由挪威 2L 公司網站下載,有多種音樂格式可以選擇比對。

▼ Audirvara 播放器介面,能夠完整展開 MQA 格式音樂。
圖檔
Credit:Audirvana。

由於 Beam 2 具備不錯的輸出功率,所以我們也加入 Sennheiser HD650 和 Sony MDR-Z7 作為測試耳機,同時也使用一些低阻抗的耳道式耳機,如 Noble Audio Kaiser Encore、oBravo Cupid 和 qdc 8CH 作為測試;這邊需要特別說明一下,Beam 2 有對應不同阻抗的耳機,推出不同版本的韌體,其中編號帶有 LP 的韌體是專為低阻抗高靈敏耳機所設計的低輸出功率版本,官方建議阻抗低於 40 歐姆的耳機使用,本熊測試過一般版韌體搭配低阻抗的耳機,會出奇怪的刮耳噪聲,建議使用低阻抗耳機的玩家換成 LP 版的韌體;另外,官方建議升級至最新的 0411 穩定版使用,Beam 2 有專用程式用來更新韌體,照著文件內指示即可完成,不過如果能將高低功率設計一個切換開關,可能會更加方便。

Beam 2 在長時間使用下溫度會略為升高,但不會到燙手的程度;得益於輕巧的體積,Beam 2 在使用上不會帶來太多的負擔,不過 90 度轉角的連接方式,在搭配隨身裝置使用時還是稍有不便,指示燈部分在播放時能夠很清楚的顯示播放的音樂格式,同時能夠讓使用者確認 MQA 音樂是否正確的被解碼(紫色燈號);在沒播放音樂時,Beam 2 的機身放置許久後摸起來還是溫溫的,感覺似乎是有持續耗電,所以建議不使用時還是將 Beam 2 卸下,以免消耗行動裝置的電量。



主觀聲音評論

這是本熊第一次測試搭載 ES9281PRO 的機器,初聽之下Beam 2 和舊款 ESS SABRE® DAC 晶片風格有很大的不同,或者至少和本熊先前測試過搭載 ES9018Q2C 的 NextDrive Spectra DAC 差異非常大,搭載 ESS 晶片的產品大多給人追求高聲音密度,風格較為凌厲和清晰的感受,所以是新款的 ESS 晶片聲音風格出現轉變?也許將來接觸更多產品後會有更好的結論。

Beam 2 的低頻區段能量主要集中在中低頻區域,在極低頻的部分量感稍微比較少一些,再加上整體低頻的收束速度較快,呈現出一個比較清晰和緊實的低音表現,可以感受到低頻的衝擊力度和凝聚力,但是在需要澎湃氣氛的電影配樂中,稍微缺乏厚實的形體和震撼感,在入耳式耳機中這樣的情況比較不明顯,不過在全罩式耳機中情況會比較嚴重一些,雖然指標輸出功率遠高於 Spectra DAC,但實際表現還是略為遜色,音量雖然相當充足,但大動態時偶有出現控制力不佳的狀態,不過相較於一般智慧型手機來說,Beam 2 稱得上是帶來明顯質的提升,惜相較於有較大空間放置支援電路的 Hiby R5 等隨身播放器來說,Beam 2 低頻的舒展程度和細膩感來說還是明顯落後。

Beam 2 的中頻部分是和舊款 SABRE® DAC 晶片風格最大之處,相較於 Spectra DAC 較為緊實迅捷的風格,Beam 2 反倒展現出相對柔和的聲音,並非說聲音因此就變得模糊不堪,事實上 Beam 2 在中高頻區段的紋理還是非常的清晰,加上控制得當的低頻使得中頻區段不受干擾,讓 Beam 2 的中頻呈現出流暢又帶有一絲柔和的風格,聲音邊緣線條相對柔和,但內部紋理還是豐富清晰的風格,尤其在女聲的表現會更加明顯,不過在一些樂器的表現上就反倒沒 Spectra DAC 那般清晰緊緻,但相較於 Spectra DAC 過於直白硬直的聲音風格,Beam 2 柔和又不失細節的表現卻也顯得順耳。

高頻部分,相較於舊款 SABRE® DAC 晶片有特別追求聲音密度的趨向,Beam 2 則走向比較無刺激性的風格,同樣還是保持相對良好的高頻延伸,但那種特殊的急促感在 Beam 2 上已消失無蹤,當然這也讓 Beam 2 在高頻亮度和空氣感部分較匱乏,卻也大大地提升耐聽程度,在搭配平衡電樞單體耳機時也顯得不那麼呆版,不過卻也讓人比較沒有耳目一新的感受;整體來說,Beam 2 在這麼小巧的體積下,達成相當不錯的聲音表現,不過相較於中高階或是高階隨身播放器來說,Beam 2 在大動態時還是無法展現出那種游刃有餘的感受,聲音聽起來就非常的緊張,要形容的話就是那種「一生懸命」的感受,讓整體聆聽體驗顯得有些壓抑。

Beam 2 的單端和平衡輸出在聲音風格保持相當一致,但由於平衡輸出具有較高的電平,在空間感方面會比單端來得開闊不少,其他部的表現差異則和單端相類似;關於 MQA 的部分,MQA 能在 CD 音質 2.5 倍左右的大小,原始 24BIT/352.8kHz 的 1/5 ~ 1/7 容量下,提供 24BIT/352.8kHz 的聆聽體驗,對於要提供高音質串流音樂的網站有著很大的幫助,使用者也能夠減少網路的使用量;不過雖然 MQA 強調整個壓縮過程是無損,但不知道是不是原始音檔有針對 MQA 特別調整,或是 Beam 2 MQA 處理過程中所造成,和原始 24BIT/352.8kHz 的檔案對比下,MQA 格式的音樂聽起來比較瘦一些,聲音也顯得比較銳利,不過整體聆聽體驗還是比 CD 音質來得好上不少,有使用具備 MQA 串流音樂服務的玩家,還是非常值得嘗試一下。



寫在最後

MQA 音樂格式作為新世代的音樂壓縮技術,能夠將高音質音訊壓縮到相對小的體積,並且藉由認證的軟硬體搭配,完整還原始的聆聽體驗,但對於使用者體驗來說,MQA 音樂是否有質上面的飛躍?對於需要專用播放軟體和授權硬體搭配的音樂格式,在網路速度和儲存容量都相對充足的現下,除非真的一定要使用串流音樂聆聽,不然直接購買高品質音樂也許反倒是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加上目前 MQA 音樂格式不算非常普及,對於出版商來說有額外授權費支出,消費者也需要花錢購買支援 MQA的軟硬體,感覺並不是一個非常划算的過程,但就和 DSD 一樣,音響界總是需要新的噱頭來刺激一下,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市場的接受程度考驗。

回過頭來看 Beam 2,今天介紹的 Beam 2 在非常輕巧的體積下,達成同時支援單端和平衡輸出,並且支援 MQA 完整解碼和具備 USB 供電下出色的驅動能力,音質部分也較多數智慧型手機來得出色不少,隨然可能受限於體積,和部分入門級隨身 DAP 相比並無明顯優勢,加上價格部分已經能夠入手入門級隨身 DAP,那這樣的產品適合何種類型的群眾?Beam 2 雖然擁有不錯的規格和 MQA 支援,但對於追求極致音質的玩家,Beam 2 的表現應該是不夠;對於只想讓智慧型手機具備耳機孔的輕度消費者,Beam 2 又明顯超過太多;但對於有一定經驗、只是想要稍微體驗一下 MQA 音樂的玩家,或是想在智慧型手機上體驗高品質音樂,又不希望攜帶過多音響裝備的使用者,體積輕巧的 Beam 2 可能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技術規格

◆單端輸出功率:≥180mW(16歐姆)、≥110mW(32歐姆)、≥6.6mW(600歐姆)
◆平衡輸出功率:≥145mw(16歐姆)、≥240mW(32歐姆)、≥26.6mW(600歐姆)
◆頻率響應:20Hz-40kHz (-0.04dB)
◆失真+噪聲(THD+N):0.0003%
◆最高支持採樣率:PCM/DXD 16~32bit, 32~384kHz
◆訊噪比:≥118dB SNR
◆支援DSD規格:DSD128 (DOP)
◆內阻:< 1瓦
◆MQA解碼+渲染:Full MQA 解碼器,支持原始MQA文件的全面解碼
◆運放:獨立雙運放芯片
◆輸入端子:USB Type-C
◆輸出端子:3.5MM (單端)、 2.5MM(平衡)
◆機身:49x15x6.8mm
◆重量:12g
◆配件:LIGHTING轉TYPE-C、TYPE-C轉TYPE-C、TYPE-C短數據線











相關文章

【北極熊開箱】行動旅行好夥伴- NextDrive Spectra DAC
https://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24090486

【北極熊開箱】憂喜參半 – 新版AQUA微型擴大機評測
https://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18535507

【心得】超容易!一次搞懂耳機類別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7981514

【心得】如何 Burn In/Run In 耳機?讓新耳機進入最佳狀態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6880010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SONY MDR-Z7 & Audio-Technica AD2000X

部落格: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頭像
Yazi
SR225
SR225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30, 2011 6:53 pm

回到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5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