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RogerShih 寫:接著再岔開一下, 講一點觀念問題.
很有趣的, 大陸跟台灣對耳擴價錢的概念, 跟國外差異頗大. 很多人認為耳擴不應該比耳機貴, 因為耳機本身才是主角, 同樣的情況, 也容易發生在二聲道系統上.
所以常有人認為高價耳擴或二聲道綜擴、前後級不應該比耳機或喇叭貴.
這種想法見人見智. 在小版工看來, 這種想法無法厚非, 卻是有點不當的.
美好的音樂享受是目的, 音響是手段大家都知道, 只要能搭配出自己喜歡的聲音、享受自己喜歡的音樂, 器材價格的比重, 事實上不應該是重點, 而是在於是不是在足夠的自我體會、經驗、品味夠多之後, 真正能審視自己想要的!?
器材的追求, 不外如此, 何謂的盲目!?盲目的不是頻換器材這檔事, 也不是什麼迷信品不品牌, 而是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大家說什麼, 自己也說什麼, 深恐自己被排除在群體的喜好之外, 成為異類, 這種想法, 才是一種盲目.
接著再岔開一下, 講一點觀念問題.
很有趣的, 大陸跟台灣對耳擴價錢的概念, 跟國外差異頗大. 很多人認為耳擴不應該比耳機貴, 因為耳機本身才是主角, 同樣的情況, 也容易發生在二聲道系統上.
所以常有人認為高價耳擴或二聲道綜擴、前後級不應該比耳機或喇叭貴.
這種想法見人見智. 在小版工看來, 這種想法無法厚非, 卻是有點不當的.
美好的音樂享受是目的, 音響是手段大家都知道, 只要能搭配出自己喜歡的聲音、享受自己喜歡的音樂, 器材價格的比重, 事實上不應該是重點, 而是在於是不是在足夠的自我體會、經驗、品味夠多之後, 真正能審視自己想要的!?
器材的追求, 不外如此, 何謂的盲目!?盲目的不是頻換器材這檔事, 也不是什麼迷信品不品牌, 而是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大家說什麼, 自己也說什麼, 深恐自己被排除在群體的喜好之外, 成為異類, 這種想法, 才是一種盲目.
RogerShih 寫:
美好的音樂享受是目的, 音響是手段大家都知道, 只要能搭配出自己喜歡的聲音、享受自己喜歡的音樂, 器材價格的比重, 事實上不應該是重點, 而是在於是不是在足夠的自我體會、經驗、品味夠多之後, 真正能審視自己想要的!?
器材的追求, 不外如此, 何謂的盲目!?盲目的不是頻換器材這檔事, 也不是什麼迷信品不品牌, 而是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大家說什麼, 自己也說什麼, 深恐自己被排除在群體的喜好之外, 成為異類, 這種想法, 才是一種盲目.
RogerShih 寫:這台的線路我不知道, 看過是全晶體的線路, 沒有使用 OP.
以一台平價的耳機驅動器來說, HA611 並不是沒有缺點的, 例如噪訊比就有點差, 靈敏度高的耳機很容易覺得白噪訊多了點, 靈敏度低的耳機比較容易感覺高頻細節少了些.
但是它的優點, 再推 K501 的時候, 聲音相當厚實, 細節表現也不至於太差, 整體來說, 對小版工來說, 聲音表現略勝LC-IQ的量產版, AT-HA2 就更不用說了.
推高阻抗耳機如 K240 DF, 一般版本的還是不行, 音悅有請廠商針對 K240 DF 另外少量訂製特殊版本, 線路有少許不一樣, 工作電壓變大.
HA-611 的變壓器一般市面上好像是買不到的, 一般 DC 變壓器是只有正電跟接地, HA-611 用的是有正負電輸入的三孔變壓器, 這是它比較不同於其他外接變壓器耳擴的地方.
至於自己玩升級零件的地方, 小版工是覺得比較少啦, 除了電路要看懂外, 電晶體如何找到代換的型號, 如何提高 SN 比等, 都比較不容易.
下面放幾張 HA-611 的照片讓還沒看過的朋友看看
Carl 寫:
要更正了, 之前試聽的 HA-611 (沒有 mark 的) 跟正式量產的 HA-611 有不小差別, 特別是拿來推 K240 DF 的部分, 正式量產的 HA-611 現在推 K240 DF 沒有問題, 推得相當不錯, 個人打的分數是及格的, 雖然跟小版工二號機相比, 略嫌不夠細膩, 延伸略少, 不過聲音凝聚、相當充實.
對 K240 DF 有興趣的可以到音悅那邊聽看看
可以請問一下,這種耳闊推m1的效果如何呢?
對於音場和高音的改進顯著嗎
RogerShih 寫:Carl 寫:
要更正了, 之前試聽的 HA-611 (沒有 mark 的) 跟正式量產的 HA-611 有不小差別, 特別是拿來推 K240 DF 的部分, 正式量產的 HA-611 現在推 K240 DF 沒有問題, 推得相當不錯, 個人打的分數是及格的, 雖然跟小版工二號機相比, 略嫌不夠細膩, 延伸略少, 不過聲音凝聚、相當充實.
對 K240 DF 有興趣的可以到音悅那邊聽看看
可以請問一下,這種耳闊推m1的效果如何呢?
對於音場和高音的改進顯著嗎
音色上小有互補作用, 不過聽動態強、節奏感大的音樂可能會覺得還有點不夠過癮.
3lping 寫:接著再岔開一下, 講一點觀念問題.
很有趣的, 大陸跟台灣對耳擴價錢的概念, 跟國外差異頗大. 很多人認為耳擴不應該比耳機貴, 因為耳機本身才是主角, 同樣的情況, 也容易發生在二聲道系統上.
所以常有人認為高價耳擴或二聲道綜擴、前後級不應該比耳機或喇叭貴.
這種想法見人見智. 在小版工看來, 這種想法無法厚非, 卻是有點不當的.
器材預算分配比重有很多討論空間及個人喜好~~
可是對初入門者大致來講,
喇叭>擴大機>訊源>線材配件(4:3:2:1)這種通則應該是沒錯的,
當然通則也會有例外情形,不是一種公式比例就一體適用
一般會認為喇叭要分配最多預算,那是因為其對聲音影響程度最大
不過某些情況~~~~像為了搞定難應付的喇叭,擴大機預算就會一直飆高,尤其在高價產品上尤然
不談論不同品牌擴大機與喇叭的搭配性
只限定在A喇叭跟B擴大機的固定搭配,
如quillmane兄說的5000元喇叭配35000元擴大機,
假如還用同樣的品牌,那極有可能5000元喇吧換成同牌的25000元喇吧,再將同廠牌的擴大機由35000元降級用15000元等級,這樣反而有極大可能會更好聲
因為5000元喇叭也許用很平價的擴大機能發揮7成實力,用35000元擴大機發揮9成,假如假如再用10萬元擴大機能更發揮到9成5(但是這樣配會有些奇怪,不過爽就好)
另一角度,
如果15000元擴大機就能將25000元喇吧發揮8成,而這8成可能比5000元喇吧發揮10成要來的好,那預算比例通則應該就是對的
還有一種迷失就是當使用者用2萬元A牌喇吧配10萬元B牌擴大機覺得非常好聲........而認為搭配比例原則可以打破時.............
他可能並不知道同樣的7萬元A牌喇吧配5萬元B牌擴大機還會更上層樓滴........
不過~~~不知道有更好而能專心享受音樂還是最幸福的
quillmane 寫:
恩,大致上同意
不過DIY的東西跟廠製機最大的差別就是沒有價格通則,也就是說它的品質和售價間的相關係數遠小於廠製機
定價也是看交情
例如35000的擴大機就這一台,沒有更低階的了,要高階的也沒有,現在想買也沒了(不過看到一對隨機附贈的WE300B就很爽 )
所以多看多聽是走尋找DIY機路線的不二法門(當然廠製機也是如此),但是緣分才是玩DIY機的關鍵吧(尤其是幫人DIY的人有時候還要看順眼的才給貨 )
However,隨時準備一筆錢也是很重要的,機會是不等人的,除非你的好友DIY功力十足可以隨時幫你做,but好管子也不是說要就有的......言盡於此
就廠製機而言基本上3lping大說的就是再正確不過的觀念了
但別人DIY的產品可能全球頂多就這幾十件,其價值不是看售價就可以衡量的,所以5000元的DIY喇叭等級是多少?35000的DIY管擴等級是多少? 我懶得去估算,因為根本無從算起,就算算出來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答案的數據,有意義嗎?
就像Ayre的CX-7用Teac 540E做轉盤,賣那麼貴,賣的是什麼?就是"設計的功力"
(However,聽過的人對它的聲音還是讚不絕口,認為超過其12萬台幣的身價)
而坊間的DIYer大都是興趣使然,不會這樣算錢的,不是嗎?
3lping 寫:quillmane 寫:
恩,大致上同意
不過DIY的東西跟廠製機最大的差別就是沒有價格通則,也就是說它的品質和售價間的相關係數遠小於廠製機
定價也是看交情
例如35000的擴大機就這一台,沒有更低階的了,要高階的也沒有,現在想買也沒了(不過看到一對隨機附贈的WE300B就很爽 )
所以多看多聽是走尋找DIY機路線的不二法門(當然廠製機也是如此),但是緣分才是玩DIY機的關鍵吧(尤其是幫人DIY的人有時候還要看順眼的才給貨 )
However,隨時準備一筆錢也是很重要的,機會是不等人的,除非你的好友DIY功力十足可以隨時幫你做,but好管子也不是說要就有的......言盡於此
就廠製機而言基本上3lping大說的就是再正確不過的觀念了
但別人DIY的產品可能全球頂多就這幾十件,其價值不是看售價就可以衡量的,所以5000元的DIY喇叭等級是多少?35000的DIY管擴等級是多少? 我懶得去估算,因為根本無從算起,就算算出來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答案的數據,有意義嗎?
就像Ayre的CX-7用Teac 540E做轉盤,賣那麼貴,賣的是什麼?就是"設計的功力"
(However,聽過的人對它的聲音還是讚不絕口,認為超過其12萬台幣的身價)
而坊間的DIYer大都是興趣使然,不會這樣算錢的,不是嗎?
有人喜歡DIY,有人只考慮廠製機,有人喜歡管機,有人只用晶體機,各有其立足點,
哪鍋好~~~~~有錢好
哪鍋划算~~~~品相良好的超便宜二手機最划算? No,自己爽最划算
預算搭配的一般通則~~~~經常會有許多例外情形,
所以音響討論才會變化萬端多采多姿
但對剛入門的新手來說,我會認為適合多數人的通則建議會比較適當,就像練基本功一樣,先有個基礎原則概念,日後才好千變萬化.
JY 寫:剛剛到音悅的站上繞了一圈..5
逛到了這一頁...
結果之前一直號稱價錢有優勢的HA-611竟然比量產版的icute還多上個500塊?
結果多了500的價差卻只能換來比icute還要好一點的驅動力..
卻還多了一些體質上的缺陷..(像是高造訊比/不好升級等等)
結論是icute還是高CP的第一選擇!?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0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