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perseus 寫:IE8i壞了,最近正在尋找新耳機
因為通常在捷運上、睡前及辦公室位置上聆聽音樂
所以方便攜帶的耳道式耳機,就成了不二之前
訊源為我的iphone5, 所以有線控的更是首選
前些日子爬了些文,注意到IE800及Ultrasone IQ這兩隻
也花了點時間去現場聆聽
最後決定了IQ,我喜歡他的解析
可惜低音沒辦法像ie800這麼氣勢磅勃
今天偶然經過sony專賣店,看到MDR-1R
想說這隻耳機最近也蠻hot的,就隨手拿來聽
當然訊源同樣是我的iphone5
接上去一聽,我的媽呀,頓時只有一個感覺:
我花這多錢買個耳道式耳機,結果被 近1/3價錢等級的耳罩式給打趴
雖然隨身是我主要需求,但是耳道跟耳罩式等級,就是差這麼多嗎?
平時聆聽類行:
國台語流行音樂,外國流行音樂,魔獸世界的原聲配樂
perseus 寫:IE8i壞了,最近正在尋找新耳機
因為通常在捷運上、睡前及辦公室位置上聆聽音樂
所以方便攜帶的耳道式耳機,就成了不二之前
訊源為我的iphone5, 所以有線控的更是首選
前些日子爬了些文,注意到IE800及Ultrasone IQ這兩隻
也花了點時間去現場聆聽
最後決定了IQ,我喜歡他的解析
可惜低音沒辦法像ie800這麼氣勢磅勃
今天偶然經過sony專賣店,看到MDR-1R
想說這隻耳機最近也蠻hot的,就隨手拿來聽
當然訊源同樣是我的iphone5
接上去一聽,我的媽呀,頓時只有一個感覺:
我花這多錢買個耳道式耳機,結果被 近1/3價錢等級的耳罩式給打趴
雖然隨身是我主要需求,但是耳道跟耳罩式等級,就是差這麼多嗎?
平時聆聽類行:
國台語流行音樂,外國流行音樂,魔獸世界的原聲配樂
perseus 寫:IE8i壞了,最近正在尋找新耳機
因為通常在捷運上、睡前及辦公室位置上聆聽音樂
所以方便攜帶的耳道式耳機,就成了不二之選
訊源為我的iphone5, 所以有線控的更是首選
前些日子爬了些文,注意到IE800及Ultrasone IQ這兩隻
也花了點時間去現場聆聽
最後決定了IQ,我喜歡他的解析
可惜低音沒辦法像ie800這麼氣勢磅勃
今天偶然經過sony專賣店,看到MDR-1R
想說這隻耳機最近也蠻hot的,就隨手拿來聽
當然訊源同樣是我的iphone5
接上去一聽,我的媽呀,頓時只有一個感覺:
我花這多錢買個耳道式耳機,結果被 近1/3價錢等級的耳罩式給打趴
雖然隨身是我主要需求,但是耳道跟耳罩式等級,就是差這麼多嗎?
平時聆聽類行:
國台語流行音樂,外國流行音樂,魔獸世界的原聲配樂
zhang230631 寫:還有一點,耳罩與入耳的差異,以發聲方式、用途、攜帶性區分如下。
發聲方式:
耳罩距離耳腔有一定的距離,基本上依靠反射音與折射音送入耳腔內,個人認為,排除各廠的調音走向,耳罩是比入耳更貼近自然的聲音,簡言之,入耳之於耳罩的關係,就好比耳罩之於喇叭 (兩聲道) 的關係。
入耳則是耳塞套,聲音直接傳入耳腔內,反映在聽感上,自然比耳罩更為「直接」,雖然入耳的振膜小,可是傳送的距離相對於耳罩更短,因此可聽到更多微小的細節,甚至於歌手的咽喉振動聲、口水聲都能清晰明辨,如果聽過 SE535、Westone 4、UM3X 就能體會了。
再來,耳罩的振膜大小多為 30mm ~ 70mm(靜電、平板先不論),外殼腔體可進行調音的部分太多了,能利用封閉式、開放式、材質。
而動圈入耳的振膜最大為 16mm,動鐵入耳 (平衡電樞) 則是依靠音圈纏繞的細小鐵片,藉由磁力的平衡作用下發聲,光是振膜「可帶動的空氣量」就已經不如耳罩了,雖然有些入耳 (IE800、FI-BA-SS、EX1000) 具有類似「洩壓閥」的出氣孔,以調整空氣流動,提升通透感、開闊感與延伸感。
用途:
耳罩的用途多為家中或室外的定點聆聽,又不想妥協聲音,因此對前端的要求遠遠超過入耳。
入耳則是專門為隨身訊源而設計,除了少數如 EX1000、ER4S...... 等,需要家用系統來驅動,以及 K3003、IE800、iQ、FI-BA-SS 等少數旗艦有著極高的要求,其他中低階入耳都相當好推,尤其現在智慧型手機盛行,對於入耳式耳機的發展功不可沒。
至於兩者對於音源的敏感度都是一樣的,愈高級的耳罩 / 入耳,對於音源品質的愈靈敏,還原得愈出色。
攜帶性:
耳罩體積不小,即便是隨身小耳罩也大過於入耳,收納、配戴不如入耳方便。
perseus 寫:官網寫標示這副耳機只有20Ω
也要用到耳擴嗎
還是說,不能用Ω值來判定是否要上擴嗎?
zhang230631 寫:而動圈入耳的振膜最大為 16mm,動鐵入耳 (平衡電樞) 則是依靠音圈纏繞的細小鐵片,藉由磁力的平衡作用下發聲,光是振膜「可帶動的空氣量」就已經不如耳罩了,雖然有些入耳 (IE800、FI-BA-SS、EX1000) 具有類似「洩壓閥」的出氣孔,以調整空氣流動,提升通透感、開闊感與延伸感。
入耳則是專門為隨身訊源而設計,除了少數如 EX1000、ER4S...... 等,需要家用系統來驅動,以及 K3003、IE800、iQ、FI-BA-SS 等少數旗艦有著極高的要求,其他中低階入耳都相當好推,尤其現在智慧型手機盛行,對於入耳式耳機的發展功不可沒。
耳罩體積不小,即便是隨身小耳罩也大過於入耳,收納、配戴不如入耳方便。
juo55855 寫:耳罩是耳罩,耳道是耳道,耳罩為什麼能打敗耳道?
相信我,耳道是用來塞耳道,不是用來被打趴的!
郭修齊 寫:耳罩式因為振膜較大,加上間接音較多的關係,在一些細節的反應能力上反而會比耳道式來得好43
Yazi 寫:郭修齊 寫:耳罩式因為振膜較大,加上間接音較多的關係,在一些細節的反應能力上反而會比耳道式來得好43
小弟個人認為這點很難說,主要是耳道需要驅動的空氣量相當少
所以可以由大部分測量數據下,耳道耳機都能比耳罩耳機表達出完整的低頻看出端倪
外加耳道耳機由於單體更靠近耳膜,外加驅動空氣量少,在細節反應上往往更好
...恕刪...
以上只是小弟個人愚見,還請各位大大多多包涵
perseus 寫:IE8i壞了,最近正在尋找新耳機
因為通常在捷運上、睡前及辦公室位置上聆聽音樂
所以方便攜帶的耳道式耳機,就成了不二之選
訊源為我的iphone5, 所以有線控的更是首選
前些日子爬了些文,注意到IE800及Ultrasone IQ這兩隻
也花了點時間去現場聆聽
最後決定了IQ,我喜歡他的解析
可惜低音沒辦法像ie800這麼氣勢磅勃
今天偶然經過sony專賣店,看到MDR-1R
想說這隻耳機最近也蠻hot的,就隨手拿來聽
當然訊源同樣是我的iphone5
接上去一聽,我的媽呀,頓時只有一個感覺:
我花這麼多錢買個耳道式耳機,結果被 近1/3價錢等級的耳罩式給打趴
雖然隨身是我主要需求,但是耳道跟耳罩式等級,就是差這麼多嗎?
平時聆聽類行:
國台語流行音樂,外國流行音樂,魔獸世界的原聲配樂
suzumiyaminami 寫:這篇文章蠻有趣的,個人聽到耳罩要打扒耳道系統都是後端有上的傢伙都不簡單的...
耳道相對的全系統不用花太多錢就可以聽到很棒的聲音
樓主是否誤判,下次可以試試看EX1000,個人覺得這隻比MDR-1R好聽。
說不定樓主大是喜歡sony的聲音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6 位訪客